輔仁大學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
組織行為與管理
授課教師:林思伶
開課時段:星期二 第 5,6,7節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目的在於引導研究生認識並連結基礎管理學以及組織行為理論的內涵。
具體目標包括:
1、學生應能夠敘述管理思潮的演進過程與各期間之代表人物。
2、學生應能理解並敘述各種組織理論之前提與觀點。
3、學生應能對上課所討論之議題提出個人理解與批判。
4、學生應能區辨教育組織與企業組織特性的不同。
5、學生應能示範管理學與組織行為學之主張在學校經營與管理之適用範圍與策略。
6、學生應能示範將管理基礎理論應用於組織問題之解決能力。
課程內容
包括基礎管理學,
組織行為、學校組織的特性、學校經營與發展等議題之認識與相關研究之發展。
指定教科書或教材
1. Chance,
L.P.,&Chance, E. W. (2002).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Leadership&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Inc.
2. 鄭伯壎主編(2003秋).
組織行為的回顧與前瞻:個人層次,工作動機、士氣、組織情緒、工作態度、工作價值觀。應用心理研究。19期。
3. 鄭伯壎主編(2003冬).
組織行為的回顧與前瞻:群體與組織層次。應用心理研究。20期。
4.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2001).編譯 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文化。原著:Robbins, S.P.(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 吳秉恩
(2002)管理學的演進與發展。台北:翰蘆。
作業規定及學習評鑑
1. 課堂報告與討論:40﹪
說明:本課程除由教師針對各議題提出講解外,並安排同學於各週主要閱讀資料進行摘要整理報告,報告最後,應提供三至五題討論題綱,提供課堂討論。
2.隨堂作業與測驗:30﹪請隨時準備本課程的隨堂討論、作業和小測驗!!
3.個人期末報告(書面及口頭)30﹪:由同學在相關議題中擇一主題進行學術報告與議題分析的撰寫練習。說明:應充分引用相關文獻支持個人報告,並練習APA格式撰寫本書面報告。
參考用書
課堂講義
建議續修科目
教育領導理論、組織變革 特殊教學設備
單槍投影機、傳統投影機、電腦
|